Loading... # 逻辑判断 ## 直言命题重基础 ### 直言命题的含义 直言命题又称性质命题,是决定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单句。 直言命题的种类有以下六种: 1. 所有A是B 2. 所有A不是B 3. 有些A不是B 4. 有些A是B 5. 某个A是B 6. 某个A不是B ### 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 即直言命题的真假制约关系,包括矛盾关系、推出关系、上反对关系和下反对关系。 ![直言命题之间的关系表](https://lolisis.com/usr/uploads/2023/01/2717972764.png) ## 复言命题重推理 ### 联言命题与选言命题 |命题类型| 联言命题(p且q) | 相容选言命题(p或q) | 不相容选言命题(要么p,要么q) | | --- | --- | --- | --- | | 真假关系 | 一假即假,全真才真 |一真即真,全假才假 | 有且只有一真才为真| | 矛盾命题| 非p或非q| 非p且非q | 要么p且q,要么非p且非q| | 推理规则| “p且q”推出p“p或q”推出q | 肯定p(q),不能否定q(p)肯定p(q)不能否定q(p)否定p(q)则能肯定q(p) | 肯定p(q),则否定q(p),否定p(q),则肯定q(p)| | 示例 | “网购既便宜又方便” $\Rightarrow$ “网购便宜”“网购方便”| “他懂英语或汉语”不懂英语$\Rightarrow$懂汉语 |“要么顽强抵抗,要么屈膝投降”顽强抵抗$\Rightarrow$不屈膝投降不顽强抵抗$\Rightarrow$屈膝投降 | <div class="panel panel-default collapse-panel box-shadow-wrap-lg"><div class="panel-heading panel-collapse" data-toggle="collapse" data-target="#collapse-b014af8430ee17f8d25d35ef971ef27212" aria-expanded="true"><div class="accordion-toggle"><span style="">原图(下次再也不手打了)</span> <i class="pull-right fontello icon-fw fontello-angle-right"></i> </div> </div> <div class="panel-body collapse-panel-body"> <div id="collapse-b014af8430ee17f8d25d35ef971ef27212" class="collapse collapse-content"><p></p> ![联言命题与选言命题](https://lolisis.com/usr/uploads/2023/01/668509169.png) <p></p></div></div></div> ### 假言命题 **小充分,大必要** 1. 假言命题的分类 1.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br>如果p,那么q;若p,则q;只要p,就q;一旦p,就q。<br>表现为$p\Rightarrow q$。 2.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br>只有p,才q;除非p,否则不q;除非p,才q。<br>表现为$p\Leftarrow q$。<br>这个做题时要反过来看。例如,只有本国公民,才能考公务员$\equiv$能考本国公务员$\Rightarrow$本国公民。 2. 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br>“$p\Rightarrow q$”可以推出“$非p\Leftarrow非q$”。 3. 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br>“$p\Rightarrow q$”的矛盾命题是“$p且非q$”。 <div class="panel panel-default collapse-panel box-shadow-wrap-lg"><div class="panel-heading panel-collapse" data-toggle="collapse" data-target="#collapse-94e143a40d7cdde365adb59084c0bb6625" aria-expanded="true"><div class="accordion-toggle"><span style="">例题</span> <i class="pull-right fontello icon-fw fontello-angle-right"></i> </div> </div> <div class="panel-body collapse-panel-body"> <div id="collapse-94e143a40d7cdde365adb59084c0bb6625" class="collapse collapse-content"><p></p> ![例题](https://lolisis.com/usr/uploads/2023/01/801781475.png) <p></p></div></div></div> 搞不明白就像解析中一样列出关系,再找矛盾/上反对/下反对命题。 ### 朴素逻辑重方法 1. 代入排除法<br>将选项代入题目条件中,排除不符合题干条件的选项。<br>如果一下子没有想到好的解法,题目本身又不是特别复杂,那么可以使用这个方法。 2. 假设法<br>假设某个条件的真假情况,进一步推导的方法。当推导的结论与其他条件冲突时,假设不成立。 3. 图表法 4. 突破口 1. 确定性条件:题干中某个条件是确定的。类似“乙不会插花” 2. 关联性条件:题干中某些条件具有关系,比如“有人会英语”“有人不会英语”“组长不会英语”。这三个条件,假如只有一个为真,那么前两个条件是下反对(至少有一个为真)那么“组长不会英语”为假。所以组长会英语,“有人会英语为真”,“有人不会英语”为假。那么大家都会英语。 5. 综合应用 1. 排序题<br>一般的解法是用题目中给定的条件直接去选项中找错误,这样最简单最快,比如题目中说谁和谁不能做一起,那么选项中他们坐一起了就不对。大部分题目的选项都错得很明显。 2. *还有其他题型,以后总结。* <div class="panel panel-default collapse-panel box-shadow-wrap-lg"><div class="panel-heading panel-collapse" data-toggle="collapse" data-target="#collapse-73cbf5989600475cbb7c5d5e6aec218376" aria-expanded="true"><div class="accordion-toggle"><span style="">例题</span> <i class="pull-right fontello icon-fw fontello-angle-right"></i> </div> </div> <div class="panel-body collapse-panel-body"> <div id="collapse-73cbf5989600475cbb7c5d5e6aec218376" class="collapse collapse-content"><p></p> ![例题](https://lolisis.com/usr/uploads/2023/01/566239935.png) ![例题](https://lolisis.com/usr/uploads/2023/01/841057417.png) <p></p></div></div></div> 在做假设时可以选观察选项,比如这道题就假设A同学第四。 ### 论证分析 $论据\displaystyle\rightarrow^{论证方式} 论点(结论)$ ### 削弱型、加强型 **优先分析题干的论证模型** 1. 求异论证<br>求异论证的论证过程是根据某一事件的发生/不发生与另一事件的发生/不发生相关,推出两个事件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联系。<br>做题要分析出题目中的论据论点。<br>例:一项调查表明,某中学经常玩悠悠的学生成绩比其他学生更好一些。由此看来,玩悠悠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1. 削弱 1. 切断因果:大部分玩悠悠球的学生学习成绩都偏低。 2. 因果倒置:孩子的学习成绩好才会被允许玩悠悠球。 3. 另有他因:玩悠悠球的学生都参加了很多课外补习班。 2. 加强 1. 解释因果:玩悠悠球能促进智力开发,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 2. 无因无果: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如果不玩悠悠成绩就会下降。 3. 排除他因:玩悠悠球且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除了接受正常的学校教育,没有参加任何补习班 2. 原因分析<br>示例:杨柳青年画作为民族民间艺术走向世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名片。有人说,杨柳青年画**历来被人推崇**是**因为其雕刻的形象异常生动。<br>原因分析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论证模型,其特点是题干直接给出一个现象,结论推测该现象发生的原因。 1. 削弱 1. 因不致果:杨柳青年画仅凭其生动的形象不能被人们所喜爱。 2. 另有他因:杨柳青年画因色彩艳丽、表现力夸张、画面喜庆而深受人们喜爱。 2. 加强 1. 建立因果关系:人们对年画的推崇与否是由其形象决定的 2. 排除他因:人们对杨柳青年青年画的推崇不是由色彩、表现力等决定的。 3. 提出方法<br>提出方法类题目的题干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解决某一问题而提出一个方法。<br>示例:垃圾焚烧发电被列入国家发改委《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有专家认为**垃圾焚烧**是一种**安全环保**的垃圾处理方式。 1. 削弱 1. 达不到目的:垃圾焚烧会产生二次污染 2. 方法不可靠:场所限制,技术达不到。 2. 加强 1. 能达到目的:垃圾焚烧不会产生污染且安全。 2. 方法不可行:场所限制,技术达不到。 3. 通常来说,方法达不到目的比方法不可行的削弱程度更强。 4. 枚举归纳<br>枚举归纳是依据某种属性在**部分同类对象**中不断重复,没有遇到反例,而推出**该类所有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其结论是可能的。<br>对于这类论证,要削弱或加强就需充分考虑样本的代表性。<br>示例:调查显示,某市80%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首先考虑教师这一职业。所以,教师现在仍是大学毕业生的首选。 1. 削弱 1. 样本特殊:该调查针对的是师范院校的学生,有这样的结果不足为奇。 2. 存在反例:该调查只针对北京院校的学生,而对其他城市毕业生的调查存在不同结果。 2. 加强<br>样本有代表性:该调查涵盖了多所综合性大学各个专业的学生。 5. 对比论证<br>类比论证是将已知事物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另一些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是一种**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方法,其特点是“同中求同”。<br>示例:科学家发现,生活在大的群体之中的鸟类,比生活在孤独之中的鸟类大脑中有着更多的新的神经元,也有着更强的记忆力。他们据此向人类发出忠告:如果你是一个孤独者,你最好结交一些朋友,否则就会丧失你宝贵的脑细胞,导致记忆力低下。 1. 削弱<br>本质不同:人类大脑和鸟类大脑根本不同。 2. 加强<br>本质相同:人类大脑和鸟类大脑结构相似。 3. 两个对象的相似属性越多、越本质,且书籍属性与推知属性联系越紧密,其可靠性越高。无论削弱或加强都是从二者的相似度入手。 ### 前提型、结论型、解释型、评价型 1. 前提型<br>前提型题目题干中论据与论点之间一般会存在明显的跳跃,由题干论据不足以推出论点,需要增加一个隐含假设才能使论证成立。解题的关键*寻找其中的隐含假设,即找到**逻辑跳跃**的地方。 1. 搭桥法<br>通过搭桥将论据和论点的讨论对象联系起来。前提型题目的基本思路是寻找题干论证中论据和论点的关键词或条件,然后利用搭桥法在论据与论点之间建立联系,即可得到所需的隐含假设。 2. 反向代入法<br>当题于直接要求寻找前提时,可能会有多个选项满足题干,此时可使用反向代人法。反向代人法是指将选项的反面代入题干,即假设该选项不成立时,看题干论证是否成立,如果题干论证不成立了则该选项就是题干的隐含假设。 2. 结论型<br>结论型题目给出一段m论述或推理,要求选出能够根据题干所给信息进行归纳或推出的选项,类似于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片段阅读题。 3. 解析型<br>解释型题目的题干一般某一个事实或论证的描述,要求从选项中找出最能够合理地解释题干所述的一项,题干的描述大多是一个结论,现象,矛盾或差异。 4. 评价型<br>评价型题目要求考生对题干认证的结构、方式、有效性等做出评价。 1. 常见提问方式 1. 下面哪一项在论证方式上与题干相同? 2. 以下除了哪项,推理方式与题干相似? 3. 以下哪项的逻辑错误与上述推理的错误最为相似? 2. 解题思路 1. 题干为数一段论证材料:分析题干和选项的论证(或推理方式)。 2. 题干为直言或复言命题推理:直接分析题干和选项的句子结构。 例题:不同的读者在阅读时,会对文章进行不同的加工编码,一种是浏览,从文章中收集观点和信息,使知识作为独立的单元输人大脑,称为线性策略;一种是做笔记,在阅读时会构建一个层次清晰的架构,就像用信息积木搭建了一个“金字塔”,称为结构策略。做笔记能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标注,因此与单纯的浏览相比,做笔记能够取得更优的阅读效果。 A. 用浏览的方式进行阅读属于知识加工的线性策略 B. 阅读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能否在阅读时抓住要点 C. 做笔记涉及更加复杂的认知加工过程 D. 与线性策略相比,结构策略能够让学习提升速度 | 论据 | 做笔记能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标注 | | --- | --- | |论点 | 与单纯的浏览相比,做笔记能够取得更优的阅读效果 | | 分析 |论据提到做笔记能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标注,而论点是做笔记能够取得更优的阅读效果,两者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存在跳跃 | B项,指出阅读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能否在阅读时抓住重点,而做笔记能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标注,即能抓住重点,因此能够推出做笔记能取得更优的阅读效果,该项在论据和论点之间建立了联系,是题干论证成立的前提。A、C、D三项,均无法在“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标注”和“更优的阅读效果”之间建立联系,不是题干论证成立的前提。故本题选B。 # 图形推理 ## TODO 太多了过一会再来 # 定义判断 ## 定义特征分析 | 要点类型 | 位置或提示词 |示例| | --- | --- | --- | | 主体 | 定义内涵的主语,一般位于首位 | $\overline{商品差价}^{[定义]}是指\underline{同一商品}^{[主体]}由于流通环节、购销地区、购销季节以及质量不同而形成的价格差额。$ | | 客体(对象) | “对......”“针对......” | $\overline{高温津贴}^{[定义]}是针对\underline{高温条件下从事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职工}^{[客体]}发放的特殊工资性补偿。$ | | 目的| “达到....目的”“为了......”“确保......”“意图......” | $\overline{孝心消费}^{[定义]}是指子女或晚辈为\underline{表达自己对父母或长辈的关爱}^{[目的]}而进行的消费。$ $所谓\overline{诬告陷害罪}^{[定义]}是指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underline{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目的]},情节严重的行为。$ | | 原因|“因为……”“出于……” |$\overline{角色紧张}^{[定义]}是指某人因为\underline{接受外界提出的不同要求而产生的冲突}^{[原因]},导致自己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 | 条件 |“以……为前提”“以……为基础”“在……条件下” |$\overline{人才柔性引进}^{[定义]}是指适应人才社会化要求,打破国籍、户籍、身份、人事关系等刚性制约,在\underline{不改变和影响人才与所属单位人事关系}^{[条件]}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人才引进方式。$ | | 方式(或手段) | “通过……方式”“运用……手段” | $\overline{碎片式学习}^{[定义]}是指学习者通过\underline{一点一滴}^{[定义]}的方式获取或积累和信息。$ | | 结果|“造成……”“导致……”“从而……” |$\overline{过度探索行为}^{[定义]}是指好奇的兴趣不是随着对新事物熟悉程度的增加而下降,而是持续不减,结果造成\underline{对所着迷事物枉损毁}^{[结果]}的行为$ | | 本质 | “……的……”,一般位于句未 |$\overline{商品}^{[定义]}是用来交换的\underline{劳动产品}^{[本质]}$ | 在做题时将选项与题目中的要点对应来判断对错。 经典真题1员工帮助计划是由企业为员工设置的一套长期的、系统的福利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员工及其直系亲属提供专业指导和咨询,旨在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工作绩效。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员工帮助计划的是: A.项目经理小穆的父亲最近去世了,小穆很悲痛,工作效率受到很大影响,总经理特批了一笔慰问款 B.司机小李驾车外出工作期间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公司聘请律师为小李做从轻处罚的 辩护,最终小李获刑三年 C.职员小欣情绪低落,有自杀的念头,经医院诊断为重度抑郁症,需住院治疗。公司启动援助机制,为小欣支付了住院费用 D.会计部老王的儿子没有考上大学,老王夫妇很烦恼,互相指责。在公司心理专员的指导下,老王改善了与妻子的沟通方式,情绪逐渐好转 解析:$\overline{员工帮助计划}^{[定义]}$是由$\underline{企业}^{[主体]}$为$\underline{员工}^{[客体]}$设置的$\underline{一套长期的、系统的福利项目}^{[本质]}$,通过$\underline{专业人员对员工及其直系亲属提供专业指导和咨询}^{[方式]}$,旨在$\underline{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underline{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工作绩效的}^{[目的]}。$ A项,总经理为小穆特批慰问款,旨在缓解、消除小穆的悲痛心情,“特批慰问款”不是一套长期的、系统的福利项目,不符合定义的本质。B项,公司为小李聘请律师辩护,旨在解决小李驾车外出工作期间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行为问题,但律师是为本次事件专门聘请的,不是长期的、系统的福利项目,不符合定义的本质。C项,公司启动援助机制为小欣支付住院费用,不是对员工及其直系亲属提供专业指导和咨询,不符合定义的方式。D项,老王在公司心理专员的指导下改善了与妻子的沟通方式,是公司通过专业人员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符合定义。故本题选D。 ## 定义特征归纳 有些定义的特征并非直接给出,而是通过描述具体的实例或过程等给出定义,这就需要考生对其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提取出对解题有帮助的关键信息。 示例 德国心理学家林格曼有个著名的拔河实验:当拔河的人数逐渐增加时,每个人所用的力量反而越来越少,并没达到力量累加的效果。这一现象被称作“林格曼效应”,也叫“社会性逃逸” 解读:在解题过程中可根据以下步骤对信息进行归纳: 1. 筛选阶段。通过阅读,可提取出“人数增加”“每个人”“所用的力量越来越少”“没达到力量累加的效果”等信息。 2. 整合阶段)对提取的信息进行适当的归纳和整理。可将“林格曼效应”归纳为:人数越多,每个人所用的力量反而越来越少,没有达到力量累加的效果。 # 类比推理 **找准词项间关系**是解答类比推理题的关键,本章主要针对类比推理常考的三类词项间关系进行讲解,并结合真题强化理解。 对象,关系,多做题才能准确快速的找到题目词语之间的关系。但有时**词本身也是有性质的**,选项中有多个符合是就要找细节。 例:“胡夫金字塔:埃及”下列选项中与其类比关系最为接近的一组是 A. 帕特农神庙:雅典 B. 埃菲尔铁塔:法国 C. 秦始皇陵:中国 D. 空中花园:巴比伦 在这个例题中,如果单纯只看关系的话,四个都对,都是A的地点在B。观察选项与题干发现不是国家可以排除A,不是陵墓可以排除BD,最接近的是陵墓在某个国家内,C符合。 ## 逻辑关系 ### 集合关系 | 集合关系 |含义 | 示 | | --- | --- | --- | | 全同关系 |两个含义完全相同的词语,即A就是B |马铃薯:土豆一-马铃薯为土豆的别称,二者是同种事物,为全同关系 | |包含关系 |一个事物是另一个事物的一种或一部分,即A是B的一种,或A是B的一部分 | 香蕉:水果一一香燕是水果的一种,二者是种属关系;扣子:衣服一一扣子是衣服的一部分,二者是组成关系 | |交叉关系 |两个事物间有重叠的部分,但不完全重合即有的A 是B,有的 A不是B,有的B不是A |学生:青年——有的学生是青年,有的青年是学生,二者是交叉关系 | | 全异关系 |两个事物完全不同,即A不是B |实数:木耳——二者不属于同一类事物,全异关系,北大:清华——二者属于同一类事物的不同个体之间的并列,也为全异关系 | ### 条件关系 包含**充分条件关系**与**必要条件关系**两种。 | 条件关系 | 含义 | 示例 | | --- | --- | --- | | 充分条件关系 | A是B(B是A)的充分条件 | 水涨:船高——水涨船一定高,水涨是船高的充分条件 | | 必要条件关系 | A是B(B是A)的必要条件 | 水:生存——生存需要水,水是生存的必要条件 | ### 因果关系 示例: * 地震:伤亡——地震可能引起伤亡。 * 自满:失败——自满可能导致失败。 ## 言语关系 ### 语义关系:词项本身的含义 | 语义关系 |含义 | 示例 | | --- | --- | --- | | 近义关系 |词语之间含义相近。注意:词语在表达的意思上有相同之处也构成近义词 | 慷慨:大方,生日:诞辰 | | 反义关系 | 词语之间含义相反。注意:两个词性不同的词语也可构成反义关系 | 拒绝:同意,坚定:随波逐流 | | 象征关系 | 一个词语是另一个词语的象征义 | 鸽子:和平,蓝色:忧郁 | ### 语法关系 1. 主谓<br>一般是名词+形容词或动词构成的词语或短语 2. 动宾<br>一般是动词+名词构成的词语或短语 3. 并列结构<br>一般是词性相同的词语构成的词语或短语 4. 偏正结构<br>一般是一个词语修饰另一个词语 ## 常识关系 <div class="panel panel-default collapse-panel box-shadow-wrap-lg"><div class="panel-heading panel-collapse" data-toggle="collapse" data-target="#collapse-61ef2ca987febe1411bd83d595e210fe54" aria-expanded="true"><div class="accordion-toggle"><span style="">可以不看</span> <i class="pull-right fontello icon-fw fontello-angle-right"></i> </div> </div> <div class="panel-body collapse-panel-body"> <div id="collapse-61ef2ca987febe1411bd83d595e210fe54" class="collapse collapse-content"><p></p> <div class="tab-container post_tab box-shadow-wrap-lg"> <ul class="nav no-padder b-b scroll-hide" role="tablist"> <li class='nav-item active' role="presentation"><a class='nav-link active' style="" data-toggle="tab" aria-controls='tabs-ab7c26f2a7346ae34be77c59a95ed337710' role="tab" data-target='#tabs-ab7c26f2a7346ae34be77c59a95ed337710'>经验常识</a></li><li class='nav-item ' role="presentation"><a class='nav-link ' style="" data-toggle="tab" aria-controls='tabs-0a9c454773109523dccb5659283361d8191' role="tab" data-target='#tabs-0a9c454773109523dccb5659283361d8191'>理论常识</a></li> </ul> <div class="tab-content no-border"> <div role="tabpanel" id='tabs-ab7c26f2a7346ae34be77c59a95ed337710' class="tab-pane fade active in"> 经验常识是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发展而来的,往往与日常生活中的人或事物有关,主要涉及职业、特征、功能、原材料、位置、活动场所、目的、事件的先后顺序等多方面内容的对应关系。例如,教师和教室是职业和活动场所的对应,屏风和装饰是事物与其功能的对应。 * 易错点一:制成品与原材料的关系<br>制成品与原材料之间的关系在公务员考试中出现频率较高,当有多个选项符合该关系时,需要深入分析原材料是否能从制成品中看出。<br>有些原材料在制作过程中变化较大,由制成品已经无法看出原材料。例如,木材:纸张一一纸张的原材料可以是木材,但是通过纸张无法看出原材料。<br>有些原材料则仍能从制成品中看出。例如,木材:书桌一-书桌的原材料可以是木材,通过书桌可以看出原材料。 * 易错点二:主体或客体是否变动<br>在考查事件的先后发展顺序时,如果多个选项均符合,就需要考虑事件发出的主体以及承受的客体是否产生变化,并对主动、被动的关系进行区分。 * 易错点三:必然属性和或然属性<br>属性是事物具有的某些性质或者特征,分为必然属性和或然属性<br>必然属性指事物固有的属性。例如,火焰:热一一火焰必然是热的,热是火焰的必然属性。或然属性指事物可能具有的属性。例如,饮料:冷一一饮料不必然是冷的,饮料也有热的,所以冷是饮料的或然属性。 </div><div role="tabpanel" id='tabs-0a9c454773109523dccb5659283361d8191' class="tab-pane fade "> 理论常识考查的学科知识繁杂、范围较广,涉及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比如.考查古诗词与其作者、感情色彩等的对应,化学物质及其主要成分的对应,著名景点及其所在地的对应等。理论常识所考查的内容多是我们在中学阶段学习过的,难度不会很大,但也需要考生积累这方面的知识。解题时可先从自己熟悉的选项人手,依次排除错误选项。 </div> </div> </div> <p></p></div></div></div> Last modification:February 22, 2023 © Allow specification reprint Like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请留下评论。